查看原文
其他

老师解散学生微信群称“和你们没感情,江湖不见”!评论区里一边倒

厦门日报社/ 厦门招考 2022-05-13


近日

一名老师因对学生学业表现不满

解散了课程微信群

引发关注



事情是这样


近日,一张“因对学生学业不满,63名学生微信群被老师解散”的截图在网络热传。

 

极目新闻报道说,在一个名为“理论力学2021”的微信群内,一名李姓老师因对学生学业表现不满,解散了该微信群。

 

该老师在群内表示,他为一学期的辛苦付出感到不值,认为学生并没有尊重学业,“我没想到静力学63人仅有几人能做对,百分之八十的人不认识约束类型。运动学没人能做对。绝大部分人需要靠老师施舍平时分加满到20分才能及格。”

 

最后,该老师称,他将解散本群,今后“江湖不见”。

 

截图

 


校方:

一时气话,已批评教育

 

极目新闻记者采访获悉,解散该群的李老师为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的一名教授,学院官网显示,李老师已有二十余年教学经验。

 

22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致电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办公室了解此事详情,工作人员称对此略有耳闻,但具体情况不太清楚。 


随后,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宣传部一工作人员回应极目新闻记者称,李老师担任航建学院本科生土木工程专业《理论力学A》课程的授课教师。通过了解,李老师授课治学严谨,要求严格,学生满意度高,业务水平较高。而本学期因疫情需线上、线下结合教学,特此建微信群,方便与学生沟通、课后答疑、布置教学任务。

 

“李老师的本学期课程已经结课,成绩也已经打完了,所以解散群是符合要求的,不会影响课程教学。”上述宣传部工作人员解释说。

 

不过,该工作人员也提到,李老师当时确实在群里说了那段话,原因可能是他平时要求比较严格负责,而学生的表现不太理想,当时正处于气头上,“后来,其学院领导也对李老师的部分言论进行了批评教育。”


网友:

理解老师的恨铁不成钢

 

网友也对“和你们没感情,江湖不见”展开讨论。

 

评论区一边倒,很多网友都表示,能理解老师的“恨铁不成钢”“怒其不争”,还有人认为这位老师是“负责任的好老师” 。

 


网友热评
<滑动查看更多>

 

老师能在微信群@家长吗?

 

这令招考君想起

近期有位小学一年级家长给我们留言:

被老师@到快抑郁




自从孩子上了一年级,我便生活在不停被@的噩梦中。“22号书写不过关,请家长回家督促。”“27号、49号第二单元生字错误超过5个,请今天之内全部过关。”“3号、25号竖式计算需要加强!”......成年人,除了来自工作群被@的压力已经让人喘不过气,还要忍受家长群的各种压力。父母是孩子的保护伞,但伞压弯了难免有漏洞,总会不小心传导给孩子。这一年级的抑郁,是自上而下的传导,希望老师们在工作上也能减轻压力,充满活力的开心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情绪正能量的学生!


 

出乎意料的是:

评论区里

也有一些家长试着开导她(他):

正确看待微信群里老师的@

 


@慧慧:

老师@家长是职责所在,平时不反馈等着期末发现各种问题是不是会责怪老师平时不说呢?老师与家长是成人间的交流,家长受到老师的反馈,是否能先处理好自身的情绪再去跟孩子沟通交流呢?是否将因老师反馈而产生的负面情绪(生气、愤怒、责怪等)直接传达给孩子,充当孩子家里的另一个老师?我认为,家长最重要的是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维护好你跟孩子最密切的这种关系。

@碧波海妖:

面对老师@,家长要学会挡在外面,老师@,是职责所在,至于自家孩子能否学会,能否当天过关,家长要适当权衡,自己的孩子自己了解,说真的,老师教不会,家长一般也是教不会的,思维还没到那个地步,所以合格是60分,只要60分,就是学科合格,还有40分,有的孩子行,有的不行……认命呀,家有两不同分数级别小娃,观察出来的。

@希兮:

如果老师没有一直@你,等到学习评价结果出来或者升到中高年级时,你会不会怨老师没有早点跟你真实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如果不会,你可以拒绝老师的@,否则,你要负起家长的责任,孩子的学习绝不是老师和孩子的事,家长的参与也特别重要。

@梓烨(Joseph)妈妈-Eva:

孩子的身心健康胜过一切,老师和家长都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的导师,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引导都非常重要,所以沟通是必须的,大家各司其职,尤其是我们家长,孩子是自己的,当然是自己要更为上心,先是我们不要被学习成绩差就焦虑了,孩子自然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其实孩子的生长是有个自然规律和各自的过程的,接受知识的快慢也不同的,想用灌汤药的方式让孩子被动学习即便开始成绩好也坚持不到最后,相反,遵循孩子的节奏,也许开始会很差,但只要坚持培养学习习惯,鼓励孩子,慢慢都会好起来,随着年龄大点心智成熟起来了,孩子自然会自己发自内心努力上进,那时的成绩也会越来越好!

 



的确,在家校关系上,很多时候,家长也迷失了,总是把老师放在自己对立面,总觉得学校和老师每个要求都是嫌弃孩子,甚至“祸害”孩子,不管三七二十一,毫无保留地站在孩子一边,其实,有时候,不妨变化下自己位置,或许会看到不同风景。


 

换句话说,大家总觉得是现在的教育制度让孩子、让家长抑郁,其实,有时候是思维方式。很多事,往好的方面看,或许就不会那么抑郁。譬如说,对于老师@,或许你应该想想:本来我不知道晚上要教什么,正好让我知道孩子在哪些方面要改进。

 

有妈妈告诉我们,孩子埋怨学校作业多,在暂时无法改变情况下,她和孩子分析怎么能有更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方法,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花大把时间去生气,跟着孩子数落学校。

 

还有妈妈曾经告诉我们,孩子在学校有时候不太老师受待见,她也一度很苦恼,但是,后来一想,以后孩子走进社会,她要迎接的肯定不是和风细雨,与其焦虑,倒不如现在引导孩子情绪,让她反省自己做得不好地方,不要太在乎别人脸色,变得更加坚强。

 

还有,家长们真的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懂:这件事为什么不这样做?为什么要那么死板?我们曾经讨论一个案例,小一的家长从国外留学归来,总觉得中国米字格真是死板,人家外国孩子字母写得天翻地覆,也没有见老师怎么样。有老教师是这样告诉家长:中国汉字和国外的字母还不太一样,不要说工整的汉字能帮助孩子在各种考试中得分,以后到成人世界,也不至于被人嫌弃。


当然老师有爱的@和发泄情绪的@是不同的

 
有人给我们留言,大量新老师本身就是上一届“卷”出来的,自然是拿着“完美”的标准来教学。从目前看,大多数老师当年读书时,也不是太强的学霸,老师们有时候不妨想想自己读书时面临的压力,或许也能理解学生和家长。


拥有一个通透的人生

真的很重要



您怎么看待老师的@

看待“和你们没感情,江湖不见”?

 

欢迎在文末给我们留言~




更多教育资讯

请密切关注厦门招考


办学40年,这所中学神奇般存在!拿了10个全省高考第一,22个全市第一!还有…


就怕学霸放长假!厦门这位高三学生入选数学奥赛国家集训队,保送北大,福建唯一


省教育厅:开学师生持48小时核酸证明返校!优化寒假放假时间!这些人最好不回乡……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佘峥 部分综合:极目新闻、潇湘晨报

编辑:卢婷雯 值班主编:林燕贞

厦门招考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